
浮子式水位計整套設備主要包含哪些東西?

浮子式水位計整套設備主要包含浮子、懸索、平衡錘、水位輪、編碼器、傳感器支架、顯示記錄裝置(或數字通信接口)及防護與輔助結構,以下為具體說明:
浮子:作為核心感測元件,通常采用不銹鋼或碳鋼材質,通過導向環確保垂直升降。其直徑可選(如10cm、15cm),以適應不同量程需求。浮子隨水位變化上下浮動,直接驅動機械傳動系統。

懸索(不銹鋼鋼絲繩):連接浮子與水位輪的柔性傳動部件,負責將浮子的直線位移轉換為水位輪的旋轉運動。懸索需具備足夠強度和耐腐蝕性,以確保長期穩定運行。
平衡錘(重錘):固定于懸索另一端,通過重力作用張緊懸索并保持系統平衡。其重量需與浮子匹配,確保水位變化時懸索能精準帶動水位輪旋轉。
水位輪(測輪):周長通常為32厘米,表面刻有編碼軌道。當懸索帶動其旋轉時,通過齒輪或直接驅動編碼器,將機械位移轉換為數字信號。水位輪與編碼器的同軸設計保證了信號輸出的同步性。

編碼器:采用磁光編碼技術,將水位輪的旋轉角度轉換為格雷碼(二進制循環碼)信號。格雷碼具有無單值性誤差、讀數無模糊區的特點,可輸出1024至4096組不同編碼,對應10至40米水位變幅(部分型號量程達80米)。

傳感器支架:固定水位輪和編碼器的結構件,通常采用不銹鋼制作,確保設備在復雜環境下的穩定性。支架設計需考慮防浪、防淤及與測井的適配性。
顯示記錄裝置或數字通信接口:
顯示記錄裝置:早期設備通過機械劃線或電子顯示屏直接讀取水位數據。
數字通信接口:現代設備多配備RS485接口或4-20mA輸出模塊,支持多臺設備組網,可與水文自動測報系統、計算機或通信機聯動,實現數據遠程傳輸與自動化管理。
防護與輔助結構:
測井與進水管:提供浮子升降的垂直空間,測井截面需容納浮子自由運動,井壁與浮子間隙通常為5-10厘米。進水管設計需防止淤積,確保水位測量的準確性。
防雷與供電系統:設備柜體采用接地線路與防雷保護接地相連,避免雷擊;風光互補供電電源利用風能、光伏發電,為設備提供穩定電源。
積木化設計:模塊化結構便于裝配、檢修和部件更換,IP66防護等級保障設備在惡劣環境下的長期可靠運行。

蘇公網安備 32030202000419號
掃描訪問手機站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